烏魯木齊加固公司與您淺述什么是碳纖維布加固試驗
1試驗概況
1.1試件概況
為1榀按1:3的縮尺模型設計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經模擬地震作用的水平低周反復荷載試驗,已達承載力、形成機構體系。其裂縫分布柱端裂縫寬度達3mm。
1.2加固方案設計
已嚴重損傷的框架KJ-1進行加固(加固后命名為KJ-1A),按照施工工藝[4],梁頂粘貼長800mm×寬50mm碳纖維布一層,彎剪區按100mm寬@100mm粘貼U型箍,裂縫處粘貼U型箍,加載點處粘貼2個U型箍。柱的兩端均按100mm寬@100mm粘貼環形箍三道;柱上下端的內外側在豎直方向粘貼長600mm×寬120mm的碳纖維布;為防止柱側豎向碳纖維布在柱底剝離,在柱腳兩側基座上分別粘貼100mm寬的U型箍各一道。節點處粘貼水平方向長400mm×寬50mm,豎直方向長300mm×寬50mm的十字形碳纖維布。為防止水平碳纖維布與梁剝離,梁兩端外伸部分均加100mm寬U型箍。試件加固如圖3所示。
1.3加載方案設計
本試驗加載裝置,采用力—位移混合控制的加載方法,先以力控制進行加載,屈服后改用位移控制。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各級多遇和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作為試驗加載制度的依據。不同烈度的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的等效荷載如表1所示。
2試驗現象及結果分析
2.1試驗現象
以2kN的水平荷載開始進行加載,加至6kN時左柱下端原結構裂縫處出現第一條寬度為0.05mm的裂縫,則加固后的開裂荷載為6kN。加至16kN時,在右柱節點處出現寬度0.3mm的裂縫,且此處鋼筋屈服,柱頂****位移8.2mm。然后改為由位移控制加載,位移加至6△y時,左柱底裂縫寬度擴展為3.0mm,右柱底裂縫寬度擴展至2.5mm,此時,構件達到極限狀態,對應的極限荷載為55.2kN,大于表1中9度罕遇地震作用的等效荷載。反向加至-6△y時,左柱頂裂縫寬度擴展至2.5mm,右柱頂裂縫寬度擴展至3mm,此時,柱底部碳纖維布起鼓,試件達到強度極限,荷載呈下降趨勢。
2.2試驗結果分析
2.2.1KJ-1A滯回曲線
KJ-1A的滯回曲線。剛開始加載循環,荷載—位移曲線近似為直線,滯回環面積較小。鋼筋屈服后,由于加載位移幅值的增大及循環次數的增多,試件的滯回環面積增大,呈梭形,滯回曲線向位移軸靠攏,位移增長速率大于荷載增長速率,說明經碳纖維布加固后,嚴重損傷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仍具有較好的抗震耗能能力。
2.2.2KJ-1A骨架曲線
滯回曲線中各環峰值,得到骨架曲線。開裂前,骨架曲線較陡,基本呈線性。開裂后,曲線斜率減小,出現第一個轉折點。鋼筋屈服時,曲線的斜率進一步減小,曲線出現第二個轉折點,位移的增長速率明顯大于荷載的增長速率,反映出一定的剛度退化。達到極限荷載后,曲線呈下降趨勢,承載力退化,剛度退化更加明顯;試件在達到極限荷載后,荷載緩慢下降,且在荷載下降到極限荷載的85%時,試件仍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說明試件延性良好。
右柱柱底豎向碳纖維布的滯回曲線,鋼筋屈服前,柱底縱向碳纖維布應變較小,屈服后,改為由位移控制加載,隨著加載位移幅值的增大及循環次數的增多,碳纖維布應變也加快增加,說明碳纖維布粘接性能良好。在碳纖維布其被拉到極限拉應變前,卸載后應變基本可以全部恢復,原因是碳纖維布為彈性材料;試件破壞時,碳纖維布被剝離,未達到極限拉應變??蚣芄濣c處豎向碳纖維布的滯回曲線,節點處的碳纖維布在正反向加載時,均處于受拉狀態,鋼筋屈服后,滯回環趨于豐滿,面積明顯增大,說明節點處碳纖維布能較好地抵抗地震作用,并具有較好的耗能能力。
1)鋼筋屈服后,試件滯回曲線的滯回環面積增大,曲線向位移軸靠攏,位移增長速率大于荷載增長速率,說明經碳纖維布加固后,嚴重損傷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仍具有較好的抗震耗能能力。
2)鋼筋屈服時,試件的骨架曲線的斜率進一步減小,位移的增長速率明顯大于荷載的增長速率,反映出一定的剛度退化。達到極限荷載后,骨架曲線呈下降趨勢,承載力退化,剛度退化更加明顯;但荷載緩慢下降,且在荷載下降到極限荷載的85%時,試件仍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說明試件延性良好。
3)節點處的碳纖維布在正反向加載時,均處于受拉狀態,鋼筋屈服后,滯回環趨于豐滿,面積明顯增大,說明節點處碳纖維布能較好地抵抗地震作用,并具有較好的耗能能力。
4)嚴重損傷混凝土框架經碳纖維布加固后,其承載力、耗能能力及延性等抗震性能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將不斷發布最新的新疆抗震加固工程和新疆碳纖維加固的行業資訊,相信里面一定會有您需要的內容。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您前來了解。